景区等级:5A

基础信息:

开放时间:旺季:7:0017:10;淡季:8:0016:40

门票价格:旺季:190元/人;淡季:150元/人。

地理位置:安徽省南部黄山市黄山区境内


简介

黄山市黄山风景区,屹立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汤口镇境内,犹如一座大自然与历史共同雕琢的丰碑,承载着无尽的魅力与荣耀。它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、世界地质公园、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多项世界级桂冠,同时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、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、国家5A级旅游景区,是中华民族的骄傲,更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。


黄山风景区面积达160.6平方千米,其范围东起黄狮㺢,西至小岭脚,南抵汤口,北达二龙桥。在这片广袤的区域内,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深度交融,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古老而动人的故事。

黄山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,早在远古时期,就与华夏文明紧密相连。相传,黄帝曾在此炼丹修身,最终羽化成仙,黄山之名便由此而来,这一传说为黄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,使其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。自那时起,黄山就承载着人们对长生、美好与超凡境界的向往,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。


从秦汉时期开始,黄山就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的目光。他们或慕名而来,或隐居于此,被黄山的壮丽景色所折服,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、书画佳作。李白的“黄山四千仞,三十二莲峰。丹崖夹石柱,菡萏金芙蓉”,生动地描绘出黄山的雄伟秀丽;徐霞客两游黄山,发出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的赞叹,高度赞誉了黄山在名山之中的独特地位。这些文人墨客的作品,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,也让黄山的美名远扬,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
黄山还是宗教文化的重要传播地。佛教和道教在此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。早在南朝时期,佛教便传入黄山,兴建了诸多寺庙,如翠微寺等。这些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,也是建筑艺术的瑰宝,它们与黄山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,展现出独特的宗教文化魅力。道教同样在黄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记,黄山的奇峰怪石、云海温泉,被道家视为修炼的仙境,众多道观如散花精舍等分布其间,为黄山增添了神秘的宗教氛围。宗教文化在黄山的传承与发展,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,使黄山成为了多元文化汇聚的圣地。


黄山地处古徽州地区,深受徽文化的熏陶。徽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流派之一,涵盖了徽商、徽派建筑、徽剧、徽菜等多个方面。徽商的勤劳智慧和开拓精神,为黄山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;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、马头墙等元素,与黄山的自然风光相互映衬,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;徽剧的悠扬曲调、精湛技艺,为黄山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;徽菜的独特风味,也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,品尝到地道的地方美食。徽文化与黄山的自然景观相互交融,共同塑造了黄山独特的文化魅力。


黄山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相互依存,不可分割。黄山的奇峰怪石、云海温泉、奇松飞瀑等自然景观,为历史文化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又赋予了黄山独特的人文内涵,使其成为了一座具有灵魂的名山。在黄山,每一座山峰、每一棵松树、每一处温泉,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。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,仿佛能穿越时空,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怀,领略到宗教文化的庄严,体会到徽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
黄山风景区不仅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壮丽景观,更是一部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厚重史书。它以其独特的自然与历史文化魅力,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,成为了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,激励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。


游玩前准备

门票预订:可通过黄山旅游官方网站、微信公众号或各大旅游平台提前预订门票。旺季(3月1日11月30日)门票价格为190元/人,淡季(12月1日次年2月底)门票价格为150元/人。同时,建议一并预订景区内的索道票,如云谷索道、玉屏索道、太平索道等,旺季单程80元/人,淡季单程65元/人,能节省体力,提升游玩体验。


住宿安排:山上住宿:可选择北海宾馆、西海饭店、排云楼宾馆、白云宾馆等。住在山上便于观赏日出日落,但价格相对较高,需提前预订。山下住宿:汤口镇有众多酒店、民宿可供选择,价格区间较大,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。优点是选择多样且性价比高,缺点是无法直接观赏山上的早晚美景。


携带物品:

衣物:黄山气温多变,即便在夏季,山上早晚也较凉爽,建议携带一件轻便的保暖外套。如果要看日出日落,可准备厚一些的羽绒服。

装备:舒适的登山鞋必不可少,能提供良好的支撑和防滑性能。同时,携带登山杖可减轻登山时的腿部压力。

其他:根据天气携带雨具,准备充足的饮用水(山上也有售卖点,但价格相对较高)、高能量的零食如巧克力、牛肉干等,以及充电宝保证电子设备电量。

交通指南

飞机:黄山屯溪国际机场距离黄山风景区约70公里,可在机场乘坐前往黄山风景区的旅游大巴,或打车前往,车程约1.5小时。

火车:黄山站或黄山北站均有前往黄山风景区的班车。从黄山站出发,可在站前广场乘坐前往汤口镇的班车;从黄山北站出发,可在站内换乘中心乘坐前往汤口镇的旅游大巴。

景区交通:到达汤口镇后,需换乘景区交通车前往黄山风景区的登山口,如慈光阁(玉屏索道站)或云谷寺(云谷索道站)。交通车票价19元/人。

黄山风景区游玩攻略

黄山,以其“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温泉”四绝闻名于世,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杰作,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以下为您精心准备的游玩攻略,助您全方位领略黄山的独特魅力。

景点介绍

玉屏景区:玉屏景区以玉屏楼为中心,是黄山精华景区之一。玉屏楼曾是文殊院旧址,明代普门和尚在此结茅为庵,后逐步建成寺庙。徐霞客曾两次在此驻足,赞叹“左天都,右莲花,背倚玉屏峰,两峰秀色,俱可手揽”。乘坐玉屏索道上山,可在空中俯瞰壮丽的山景。到达后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闻名遐迩的迎客松,它挺立在玉屏楼东、文殊洞顶,一侧枝桠伸出,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,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,也是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。与迎客松合影留念,感受它历经风雨依然坚韧的精神。继续前行,可观赏送客松、陪客松等奇松,领略黄山松的千姿百态。


天都峰: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之一,海拔1810米,古称“群仙所都”,意为天上都会,故取名“天都峰”。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赞誉,如“任他五岳归来客,一见天都也叫奇”,可见其雄伟险峻在名山之中的独特地位。天都峰并非全年开放,每5年轮流封闭养护(莲花峰开放时,天都峰封闭,反之亦然)。攀爬天都峰需有一定的体力和勇气,沿途经过鲫鱼背,这是一段长约20米,宽不过1米的狭长石脊,两侧是万丈深渊,行走其上,如在鱼背,惊险万分。登上天都峰巅,极目远眺,云海在脚下翻腾,群峰罗列,令人心旷神怡,顿感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豪迈。


始信峰:相传,明代黄习远自云谷寺游至此峰,如入画境,似幻而真,方信黄山风景奇绝,始信峰因此得名。这里汇聚了许多黄山名松,如黑虎松、连理松、龙爪松等,让人流连忘返。乘坐云谷索道上山后,漫步前往始信峰。沿途欣赏形态各异的松树,每一棵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。黑虎松气势雄伟,犹如一只盘踞山间的黑虎;连理松两根树干紧紧相依,象征着忠贞的爱情。在观景台上,可全方位欣赏到这些奇松与怪石、云海相互映衬的美景,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。


猴子观海:猴子观海是黄山著名的怪石景观,位于狮子峰北一座平顶的山峰上。有一巧石,如猴蹲坐,静观云海起伏,当云海散去时,又可见山下的太平县,故亦名“猴子望太平”。关于它的传说众多,增添了神秘色彩,如传说这只猴子本是一只灵猴,因羡慕人间太平,常蹲在此处眺望。沿着山路前行至猴子观海观景台,寻找角度最佳的观赏点。仔细端详这只“猴子”,它的神态栩栩如生,仿佛真的在专注地凝视着远方。不同的天气和时间,猴子观海会呈现出不同的韵味,晴天时,能清晰看到猴子与山峦的轮廓;云雾缭绕时,猴子仿佛在云海中若隐若现,如仙境一般。


排云亭:排云亭位于西海大峡谷入口处,因常有云雾在山谷中升腾,如排云而出得名。这里是观赏西海大峡谷奇景的绝佳位置,周边的怪石、峰林在云雾中时隐时现,宛如一幅水墨画卷。站在排云亭上,极目四望,眼前的西海大峡谷气势磅礴,群峰错落,怪石嶙峋。峡谷内的山峰形态各异,有的如利剑直插云霄,有的似仙女亭亭玉立。欣赏完峡谷风光后,可选择步入西海大峡谷,沿着峡谷步道漫步,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

莲花峰:莲花峰海拔1864.8米,为黄山最高峰,也是安徽省最高点。因其山峰形状酷似一朵初绽的莲花而得名,在古代就被视为黄山的象征,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赞美之词,如“一种青莲吐绛霞,亭亭玉立净无瑕”。:攀登莲花峰是一场极具挑战性的体验。沿着陡峭的登山步道拾级而上,途中需手脚并用,方能征服这座高峰。到达峰顶,四周景色尽收眼底,视野极为开阔,可将黄山的壮丽景色一览无余。在莲花峰上,还能感受到云雾在身边穿梭,仿佛置身仙境。


温泉景区:黄山温泉古称汤泉,已有千年历史。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,返老还童,羽化飞升,因此温泉被视为神水。自古以来,温泉就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、达官贵人前来沐浴疗养,留下了许多赞美之辞。游玩一天后,来到温泉景区泡温泉是绝佳的放松方式。黄山温泉水质清澈,水温适宜,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。在热气腾腾的温泉池中,放松身心,舒缓登山的疲劳,同时欣赏周围的自然美景,享受这惬意的时光。

美食推荐

1.山上美食:山上的餐厅提供各种简餐和特色菜肴,如黄山双石(石鸡炖石耳)、笋干烧肉等。由于食材运输成本较高,价格相对山下较贵。此外,还有一些小吃摊,售卖玉米、茶叶蛋、烤肠等方便食品。

2.山下美食:在汤口镇,能品尝到地道的徽菜。臭鳜鱼是徽菜的经典菜品,闻起来臭,吃起来香,鱼肉鲜嫩,回味无穷;胡适一品锅,食材丰富,有猪蹄、五花肉、干豆角、鸡蛋等,层层叠放,炖煮入味,是一道极具特色的传统名菜。此外,还有毛豆腐,豆腐表面长满白色绒毛,经煎制后,搭配特制酱料,口感独特。


点赞(0) 打赏

Comment list 共有 0 条评论

暂无评论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立即
投稿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